转移支付不确定性的经济发展质量效应及其影响机制The Quality Effect 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Uncertainty of Transfer Paymen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詹新宇;刘洋;
摘要(Abstract):
基于中国24个省份和相应地级市的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政府间转移支付不确定性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省级政府和地级市政府面临的转移支付不确定性对辖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冲击,由于地级市政府财政压力更大,其受到的负向冲击也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省级政府和地级市政府面临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不确定性,对辖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且在地级市层面影响更为强烈,而税收返还的不确定性对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抑制效应均不显著;东部地区转移支付不确定性的抑制效应低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当政府层级从省级政府下降到地级市政府时,这种差异愈发明显。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当省级和地级市政府面临更高的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时,将提高生产性财政支出偏向,以此缓解财政压力,从而降低了辖区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KeyWords): 财政支出;转移支付;不确定性;经济发展质量;全要素生产率;政府;影响机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03281)
作者(Author): 詹新宇;刘洋;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吴敏,周黎安.晋升激励与城市建设:公共品可视性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8(12):97-111.
- [2]饶品贵,岳衡,姜国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J].世界经济,2017(2):27-51.
- [3]陈国进,王少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J].财贸经济,2016(5):5-21.
- [4]谭小芬,张文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投资的渠道分析[J].世界经济,2017(12):3-26.
- [5]韩国高.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4(12):62-71.
- [6]GULEN H,ION M.Policy uncertainty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6,29:523-564.
- [7]顾夏铭,陈勇民,潘士远.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8(2):109-123.
- [8]郝威亚,魏玮,温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实物期权理论作用机制的视角[J].经济管理,2016(10):40-54.
- [9]PANOUSI V,PAPANIKOLAOU D.Investment,idiosyncratic risk,and ownership[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2,67(3):1113-1148.
- [10]陈胜蓝,刘晓玲.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公司商业信用供给[J].金融研究,2018(5):172-190.
- [11]李胜旗,毛其淋.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就业与工资[J].世界经济,2018(6):28-52.
- [12]朱军,蔡恬恬.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预期---基于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8(1):53-64.
- [13]周定根,杨晶晶,赖明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关税约束承诺与出口稳定性[J].世界经济,2019(1):51-75.
- [14]贾玉成,翟中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国家形象与制度环境差异---对华贸易摩擦的理论解析与实证检验[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4):4-17.
- [15]许志伟,王文甫.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实证与理论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9(1):23-50.
- [16]BLOOM N.The impact of uncertainty shocks[J].Econometrica,2009,77(3):623-685.
- [17]张玉鹏,王茜.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宏观经济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16(4):116-133.
- [18]韩秀兰,赵敏.经济新常态、人口红利衰减与经济增长[J].统计学报,2020(3):28-37.
- [19]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55-65.
- [20]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18(2):20-34.
- [21]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4):5-16.
- [22]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26-40.
- [23]林春.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财政研究,2017(2):73-83,97.
- [24]林春,孙英杰.纵向财政失衡会影响经济波动吗---来自分税制改革的省级证据[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4):49-59.
- [25]范正根,周洪兵,刘章生.国内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可视化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20(3):42-53.
- [26]FRANCISCO J,BUERA JOSEPH P,KABOSKI YONGSEOK S.Finance and development:a tale of two sector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1,101(5):1964-2002.
- [27]文丰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质量型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8(6):36-49.
- [28]段梅,李志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9(6):3-12.
- [29]伍格致,游达明.“绿色悖论”再探析---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J].系统工程,2018(10):61-72.
- [30]亚琨,罗福凯,李启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资产配置与创新投资[J].财贸经济,2018(12):95-110.
- [31]王小龙,余龙.财政转移支付的不确定性与企业实际税负[J].中国工业经济,2018(9):155-173.
- [32]贺晓宇,沈坤荣.现代化经济体系、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18(6):25-34.
- [33]宋明顺,张霞,易荣华,等.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J].经济学家,2015(2):35-43.
- [34]蔡跃洲,付一夫.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J].经济研究,2017(1):72-88.
- [35]徐现祥,李书娟,王贤彬,等.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选择:以高质量发展终结“崩溃论”[J].世界经济,2018(10):3-25.
- [36]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4-13.
- [37]何兴邦.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9(1):4-13.
- [38]邹圆.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 [39]毛其淋.对外开放、基础设施规模与经济增长[J].产经评论,2012(1):111-125.
- [40]黄志基,贺灿飞.制造业创新投入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3):89-100.
- [41]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J].管理世界,2006(5):10-18,34,171.
- [42]李光龙,黄琼.财政分权对中国产业发展水平影响效应研究[J].江淮论坛,2018(5):57-63.
- (1)本文所说的非可视性公共品,主要是指不容易被视察的上级官员和民众所看到的公共品。最为典型的非可视性公共品包括环保、创新、地下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等。
- (1)本文所指的地级市,包含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地级市,如湖北省黄冈市、广东省珠海市,也包含副省级城市,如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深圳市,还包括计划单列市,如福建省厦门市和浙江省宁波市等。
- (2)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体制补助、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和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等具体支出。在2009年以前,一般性转移支付又称为财力性转移支付,此后改称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二者所包含的支出条目一样,本文统一称为一般性转移支付。
- (1)除了在前文中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测算部分提到的《全国地市县财政统计资料》《中国财政年鉴》和EPS数据平台中的中国区域经济数据库、中国城市数据库以外,其他控制变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的统计年鉴。
- (2)本文所指的生产性支出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服务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2007年之前,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掘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服务性支出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等,维持性支出则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费支出。2007年改变预算口径后,生产性支出主要包括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等事务支出等,服务性支出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医疗卫生支出等,维持性支出则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